本文作者
- admin
- 圈主
- 樓主
Ta的圈貼
黃海國家森林公園打造城市生態大客廳
走進江蘇東臺黃海海濱國家森林公園,滿目蒼翠,風景如畫。這里擁有植物多達628種、鳥類342種、獸類近30種,良好的森林和植被環境保證了生物的多樣性和空氣的純凈度,形成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優良生態系統。
在高質量發展的新形勢下,新一代黃海林工將怎樣守護好這片綠色寶庫?探尋守正與創新、護綠與造景、產業與富民之間的最佳發展模式,將美麗建設貫穿全局,聚力打造有韻味、有品位、有溫度的城市生態大客廳。
黃海國家森林公園始建于1965年成立的國營東臺市林場。57年來,一代代林工用智慧與汗水建成華東地區面積最大的人工平原森林,走出“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優到特、從特到精”的發展之路,創造了鹽堿荒灘變林海綠洲的奇跡,鑄就了“艱苦奮斗、科學求真、守正創新、綠色發展”的黃海林工精神。
東臺林場人摸索出了一條既能護林、更能富民的路子。從農林結合、以種代撫,探索出幼林撫育科學方法,到中齡林間伐小徑材出效益,再到大面積推進低產林改造,以及靈活經營發展苗木產業;從“生態+種植”到“生態+畜牧”,再到“生態+工廠”,真正做到了以林為主、多種經營、以短養長、全面發展。這也成為一代代東臺林場人堅守綠色發展不動搖的最大資本。
新一輩林場人繼續發揚黃海林工精神,在“趕考”路上依然從呵護綠色做起,定位打造城市生態大客廳。
近5年來,黃海森林公園新造林達6200畝,森林活立木總蓄積量達21.6萬立方米。每年3月,在東臺沿海開展的植樹造林大會戰,成了定格在東臺民眾心目中的一道風景。2020年所建的省級“互聯網+義務植樹基地”,當年有近1500人參加認養林木活動,2021年參與活動人數近2100人。與此同時,通過改良土壤、科學營林,利用宜林地和采伐跡地,發展速豐林,加大林相改造力度,栽植以珍貴化、彩葉化、鄉土化、效益化為主要特點的樹種,提高森林資源總量和質量。
“到東臺沿海深呼吸”不只是策劃宣傳出的品牌,更是融在景區定位、景點設置、運營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實在舉措。《江蘇黃海海濱國家森林公園總體規劃》以“綠色、生態、康養”為主題,對黃海森林公園三大片區、旅游項目、旅游串線和產業配套進行統籌考慮和把握,形成完善的生態旅游規劃體系,推進新生態、新旅游、新生活相融合的發展模式。
2021年,新“迷霧森林”項目融入戶外運動、森林探秘、家庭親子、休閑休憩等主題景觀。占地960畝花漾森林項目以“森林風”為主題,配套熒光跑道、網紅蹦蹦床、特色采摘功能區,引入“互聯網+植樹”,創新打造集觀光休閑、運動體驗、科普教育的時尚林下空間。新一代的林工打響了文化森林旅游品牌,讓文化的因子隨處可見,有情可寄、有景可觀,更有味可品。
如今的黃海森林公園,不僅是國家沿海防護林重點建設基地、國家生態公益林保護基地,還是一處不可多得的自然生態博物館。走入森林課堂,可了解森林公園的發展歷程,學習有關森林動植物的各類知識,發現海洋、灘涂、濕地、森林等生態系統演替的奇妙過程。這里集游樂與科普為一體,是小朋友喜愛的自然教室,也是江蘇省科普教育基地。通過游樂、體驗、拓展,讓人們認識自然,探索自然,享受野趣,學習與自然和諧相處。
奮斗新時代、展現新作為,東臺黃海森林公園堅持不懈厚植生態底色,打好特色牌,做靚新旅游,在綠色發展之路上更加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