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木(柏科柏屬植物)
是柏木屬的一種。中國栽培柏木歷史悠久,常見于廟宇、殿堂、庭院。木材為有脂材,材質優良,紋理直,結構細,耐腐,可供建筑、車船和器具等用材。常綠喬木,樹高達30米。小枝細,下垂。葉鱗片狀,交互對生,葉背中部有腺點。雌雄同株,球果翌年成熟。種子微扁,兩側具窄翅。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垂直分布主要在海拔300 ~1000米之間。花期3-5月,種子第二年5-6月成熟。 樹姿端莊,適應性強,抗風力強,耐煙塵,木材紋理細,質堅,能耐水,供橋梁、家具用材;莖皮纖維制人造棉和繩索。葉入藥。瀕危等級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準)
形態特征
喬木,高達35米,胸徑2米;樹皮淡褐灰色,裂成窄長條片;小枝細長下垂,生鱗葉
柏木
的小枝扁,排成一平面,兩面同形,綠色,寬約1毫米、較老的小枝圓柱形,暗褐紫色,略有光澤。鱗葉二型,長1-1.5毫米,先端銳尖,中央之葉的背部有條狀腺點,兩側的葉對折,背部有棱脊。雄球花橢圓形或卵圓形,長2.5-3毫米,雄蕊通常6對,藥隔頂端常具短尖頭,中央具縱脊,淡綠色,邊緣帶褐色;雌球花長3-6毫米,近球形,徑約3.5毫米。球果圓球形,徑8-12毫米,熟時暗褐色;種鱗4對,頂端為不規則五角形或方形,寬5-7毫米,中央有尖頭或無,能育種鱗有5-6粒種子;種子寬倒卵狀菱形或近圓形,扁,熟時淡褐色,有光澤,長約2.5毫米,邊緣具窄翅;子葉2枚,條形,長8-13毫米,寬1.3毫米,先端鈍圓;初生葉扁平刺形, 長5-17毫米,寬約0.5毫米,起初對生,后4葉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