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
紅橘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
目
無患子目 Sapindales
-
科
蕓香科 Rutaceae
-
屬
柑橘屬 Citrus
-
種
橘 C. reticulata

基本簡介
紅橘原產(chǎn)我國,主產(chǎn)四川、福建,又常稱川橘、福橘,其他產(chǎn)柑橘省(區(qū))也有栽培。其主要特點:樹勢強健,樹冠高大,梢直立;果實扁圓形,中等大,單果重100~110克,果皮薄,色澤鮮紅,有光澤,皮易剝,富含桔絡(luò);肉質(zhì)細嫩、多汁、化渣,甜酸可口,可溶性固形物11%~13%,糖含量8~10克/100毫升,酸含量1.0~1.1克/100毫升,種子15粒左右;果實11月下旬至12月成熟,果實不耐貯藏是其不足。紅橘在我國種植較多,因其不耐貯藏和價格下跌,在柑橘品種結(jié)構(gòu)調(diào)整中被高接換種。今后宜選擇大果型、優(yōu)質(zhì)、豐產(chǎn)、少核、耐貯性好的紅橘優(yōu)系種植。

種植栽種折疊編輯本段

橘皮作用折疊編輯本段
橘皮有名陳皮。10至12月果實成熟時,摘下果實,剝?nèi)」ぃ幐苫蛲L干燥。廣陳皮剝?nèi)r多割成3至4瓣。陳皮藥材分“陳皮”和“廣陳皮”。《綱目》:“橘皮,苦能瀉能燥,辛能散,溫能和。其治百病,總是取其理氣噪濕之功,同補藥則補,同瀉藥則瀉,同升藥則升,同降藥則降。脾哪元氣知母,肺乃攝氣之要,故橘皮為二經(jīng)氣分之要,但隨所配而補瀉升降也。”《日用本草》:“能散能瀉,能溫能補,能消膈氣,化痰涎,和脾止嗽,通五淋”《本草經(jīng)疏》:“辛能散,苦能瀉,溫能通行,則逆氣下,嘔嗽止,胸中瘕 熱消矣,脾為運動磨物之臟,氣滯則不能消化水谷,為吐 逆、霍亂、泄瀉等證,苦溫能鑿脾家之濕,使滯氣運行,諸證自療矣。”《本草匯言》:“味辛善散,故能開氣;胃苦開泄,故能行痰;其氣溫平,善于通達,故能止嘔、止咳,健脾和胃者也。東垣曰:夫人以脾胃為主,而治病以調(diào)氣為先,如欲調(diào)氣健脾者,橘皮之功居其首焉。”
陳皮為蕓香科植物橘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及其栽培變種的干燥成熟果皮。橘屬常綠小喬木或灌木,栽培于丘陵、低山地帶、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分布于長江以南各地區(qū)。10至12月果實成熟時,摘下果實,剝?nèi)」ぃ幐苫蛲L干燥。橘皮入藥以陳久者為良,故名陳皮、貴老。王好古云:“橘皮以色紅日久者為佳,故曰紅皮、陳皮。”
橘皮藥材,除上述橘類的果皮外,柑類及甜橙的果皮,有時亦作橘皮使用,商品名前者習稱"廣陳皮",參見"柑皮"條;后者習稱"土陳皮",參見"橙皮"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