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荊(學名:Cercis chinensis Bunge),豆科紫荊屬,落葉喬木或灌木。原產于中國。性喜歡光照,有一定的耐寒性。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淹。萌蘗性強,耐修剪。皮果木花皆可入藥,其種子有毒。是家庭和美、骨肉情深的象征。
形態(tài)特征
叢生或單生灌木,高2-5米;樹皮和小枝灰白色。葉紙質,近圓形或三角狀圓形,長5-10 紫荊厘米,寬與長相若或略短于長,先端急尖,基部淺至深心形,兩面通常無毛,嫩葉綠色,僅葉柄略帶紫色,葉緣膜質透明,新鮮時明顯可見。
花紫紅色或粉紅色,2-10余朵成束,簇生于老枝和主干上,尤以主干上花束較多,越到上部幼嫩枝條則花越少,通常先于葉開放,但嫩枝或幼株上的花則與葉同時開放,花長1-1.3厘米;花梗長3-9毫米;龍骨瓣基部具深紫色斑紋;子房嫩綠色,花蕾時光亮無毛,后期則密被短柔毛,有胚珠6-7顆。
莢果扁狹長形,綠色,長4-8厘米,寬1-1.2厘米,翅寬約1.5毫米,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喙細而彎曲,基部長漸尖,兩側縫線對稱或近對稱;果頸長2-4毫米;種子2-6顆,闊長圓形,長5-6毫米,寬約4毫米,黑褐色,光亮。花期3-4月;果期8-10月。
生長習性
暖帶樹種,較耐寒。喜光,稍耐陰。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濕。
萌芽力強,耐修剪。
分布范圍
紫荊在園林中常作為灌叢使用,故從幼苗撫育開始就應加強修剪,以利形成良好株形。
幼苗移栽后可輕短截,促其多生分枝,擴大營養(yǎng)面積,積累養(yǎng)分,發(fā)展根系。翌春可重短截,使其萌生新枝,選擇長勢較好的3個枝保留,其余全部剪除。生長期內加強水肥管理,對留下的枝條摘心。定植后將多生萌蘗及時疏除,加強對頭年留下的枝條的撫育,多進行摘心處理,以便多生二次枝。
在栽培中要加強對開花枝的更新。實踐證明,超過5年的老枝,著花量就較少了,而且花芽上移,影響觀賞,故應及時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