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 |
天竺葵 |
是否進口 |
否 |
主要觀賞部位 |
觀花 |
花型 |
重瓣 |
花色色系 |
多色系 |
葉色色系 |
綠色系 |
花期 |
2-10(月) |
品種來源 |
國內栽培種 |
光照習性 |
中性 |
干濕習性 |
中性 |
是否耐寒 |
是 |
是否做一二年生栽培 |
否 |
園林用途 |
花壇,盆栽 |
品牌 |
嘉巖花卉苗木 |


天竺葵,別名洋繡球、石臘紅、入臘紅、日爛紅、洋葵,屬牻牛兒苗科,包括約230種多年生肉質、亞灌木或灌木植物。天竺葵原產非洲南部,世界各地普遍栽培。
天竺葵幼株為肉質草本,老株半木質化;在西方是很好的裝飾窗臺的花卉,在歐洲大陸,如德奧等國,尤為常見。
形態特征
天竺葵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
莖直立,基部木質化,上部肉質,多分枝或不分枝, 具明顯的節,密被短柔毛,具濃裂魚腥味葉互生;托葉寬三角形或卵形,長7-15毫 米,被柔毛和腺毛;葉柄長3-10厘米,被細柔毛和腺毛;葉片圓形或腎形,莖部心形, 直徑3-7厘米,邊緣波狀淺裂,具圓形齒,兩面被透明短柔毛,表面葉緣以內有暗紅色 馬蹄形環紋。
傘形花序腋生,具多花,總花梗長于葉,被短柔毛;總苞片數枚,寬卵形; 花梗3-4厘米,被柔毛和腺毛。芽期下垂,花期直立;萼片狹披針形,長8-10毫米, 外面密腺毛和長柔毛,花瓣紅色、橙紅、粉紅或白色,寬倒卵形,長12-15毫米,寬6- 8毫米,先端圓形,基部具短爪,下面3枚通常較大;子房密被短柔毛。
蒴果長約3厘米, 被柔毛。花期5-7月,果期6-9月。
生長習性
天竺葵性喜冬暖夏涼,冬季室內每天保持10-15℃,
天竺葵花朵夜間溫度8℃以上,即能正常開花。但最適溫度為15-20℃。天竺葵喜燥惡濕,冬季澆水不宜過多,要見干見濕。土濕則莖質柔嫩,不利花枝的萌生和開放;長期過濕會引起植株徒長,花枝著生部位上移,葉子漸黃而脫落。
天竺葵生長期需要充足的陽光,因此冬季必須把它放在向陽處。光照不足,莖葉徒長,花梗細軟,花序發育不良;弱光下的花蕾往往花開不暢,提前枯萎。天竺葵不喜大肥,肥料過多會使天竺葵生長過旺不利開花。
天竺葵喜涼爽環境,怕高溫,生長適溫為5℃~25℃,春季最適宜生長。秋冬季栽培時,夜溫不低于5℃,因此在北方天竺葵需要溫室或大棚保護,否則容易受凍害。冬季白天室內溫度不低于10℃,夜間不低于5℃,可開花不絕。南方夏季天氣多炎熱,天竺葵生長處于半休眠狀態,開花不良,在此期間需適當將溫度降至30℃以下,使其安全越夏。待秋季氣溫下降時,再供應充足的水肥,使之分枝開花。天竺葵的葉片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隨時把枯黃葉片及開過的殘花摘掉并適時追肥,可促進第二次開花,延長觀賞期。
水分生長過程中保持基質中等濕潤狀態。天竺葵不耐水濕,要求栽培基質通氣性好,否則根莖比例容易失調。過多水分容易發生由真菌引起的根腐病及灰霉病;但栽培基質也不宜過于干燥,否則會使根系周圍積累鹽分并造成灼燒。基質過干時,常使植株下部葉片轉成淡紅色至黃色。天竺葵莖葉具柔毛,施肥、澆水時應避免葉片沾染肥水,施肥后用清水洗凈葉面并使其干燥。
生長過程中應用含鉀、硝酸鈣及磷為主的肥料。天竺葵對銨基很敏感,施用這類肥料濃度不宜超過10ppm,但在溫暖地區,光線較強,可能需要施N∶P∶K為20∶10∶20的肥料以使葉片伸展,著色良好。
病害防治
(1)灰霉病
a.主要癥狀:主要為害葉片及花。葉脈初生“V”字形病斑,其上出現近圓形至不規則形水漬狀黃褐色至暗褐色輪紋斑,病斑有時生出灰白色霉層。該病在花瓣上發生時為褪色斑點,不規則,初有稀疏灰霉,天氣晴好或干燥時灰霉萎縮,潮濕時再次孳生,花朵變為暗紅色至黑褐色。
b.防治方法:注意栽培場所通風透光,濕度不宜過高。發病初期以50%撲海因1000倍液或28%灰霉克800至1000倍液全株噴施。
(2)褐班病
a.主要癥狀:多在葉片上發生,為圓形、近圓形至不規則形病斑,病斑為淺褐色或灰白色至紅褐色,具暗褐色邊緣。葉背病斑略凸,斑外緣黃暈明顯,病斑常相互融合成較大的枯死斑,最終兩面生出灰黑色霉狀物。
b.防治方法:保持栽培場所通風透光,植株休眠期應控制肥水,不宜施用過量。發病初期使用75%甲基托布津800至1000倍液或50%多菌靈800倍液或25%苯菌靈1000倍液,全株噴施,隔10天左右一次,連續防治2至3次。
(3)細菌性葉斑病
a.主要癥狀:葉片出現水漬狀圓形至不規則狀凹陷斑,暗褐色至黑褐色,病斑較少融合,后期病葉萎蔫卷縮懸垂于莖上,有時病斑于葉緣形成較大的壞死角斑。莖上產生黑斑塊,同時維管束及髓部變黑,植株萎蔫腐爛。
b.防治方法:澆水施肥盡量避免栽培基質濺到莖葉上,控制基質及空氣濕度不要過高。藥劑防治可用53.8%可殺得2000干懸浮劑1000倍液或72%農用鏈霉素2000倍液全株噴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