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是全國苗木產業大省,其苗木產業現狀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其他地區存在的共性問題,尋找解題思路也是整個行業共同關注的話題。目前,整個苗木產業的整體產銷形勢依然嚴峻,結構性矛盾形成的產能過剩、供過于求的狀況依舊存在。
山東苗木產業的新特點
一、種植面積和產量不斷縮小
據了解,山東省2020年苗木種植面積約為240萬畝,苗木產量約30.5億株,同比上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減少。兩項數據持續下降,調整態勢明顯,苗圃建設更趨理性。其主要原因是目前山東省以家庭為單位作業的小規模苗圃多,由于管理不系統,抗風險能力差,受疫情影響而退出苗木生產或被壟斷苗企兼并的苗圃多,因此對苗木種植面積影響較大。
二、苗木產業向區域化、標準化、專業化、市場化發展
經過幾年的調整,我省苗木產業的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特色化經營的格局逐步形成。目前,山東苗木主產區主要分為魯北地區(濱州、東營、德州)以白蠟、柳樹、國槐為主;魯西南地區(濟寧、菏澤、聊城)主要以法桐、國槐、白榆、楊樹、牡丹為主;魯中地區(濰坊、泰安、淄博)以景觀造型樹、小喬木、花灌木為主;半島及魯南地區(青島、日照、臨沂)以櫻花、海棠、銀杏、針葉樹、果樹及新品種育苗為主。各區域生產的苗木產品各具特色,具有較高的知名度。
三、產業升級由增量轉為提質
當前部分苗木產業已經由當初的小苗為主、結構單一、質量參差不齊,轉變為結構合理、高品質為主的苗木產品。去產能提質、抓質量增效,真正實現了種苗產業科學健康良性發展。
四、苗木質量和苗圃管理營銷水平不斷提高
隨著傳統大田耕作式育苗面積大幅縮減,高科技機械化作業面積比重增加;節水灌溉,水、肥、藥一體化管理措施加強;病蟲害防治、化學除草被重視;苗木修剪整形、起苗、裝載等機械化程度提高;苗木經銷電子化水平、經紀人誠信度加強。
山東苗木產業存在的問題
一、苗木產銷形勢及苗木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產能過剩、供過于求現象依舊存在。
從供給端看,產能嚴重過剩。據省林業部門信息顯示,全省2020年苗木產量約30.5億株,但年實際用苗量僅為5.2億株,產能過剩的嚴重程度可見一斑。
從需求端看,在宏觀經濟下行、土地政策收縮緊控、地方建設趨緩等影響下縮減,生態環境建設與社會發展對苗木提出了多樣化、精品化、高標準的要求。
二、品種創新研發能力不強
尤其是對鄉土樹種、生態防護樹種品種選育研究不夠,雖然2020年良種苗使用率較上年有所提升,但良種主要還是為用材樹種和經濟林樹種。
三、種苗產品宣傳力度不夠
苗圃企業對良種、新品種的認知程度較低,繁育和使用良種的意識不強。
四、容器苗使用總量依舊偏少
雖然2020年容器苗使用率相對比例較上年度有所提升,但限于容器苗費用高,生產中使用受限,容器苗使用總量仍然偏少。
當前苗圃如何定位
一、必須了解國家及地方政府的政策規劃,分析未來苗木需求
1、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即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其中與苗木行業相關的政策有以下幾點:
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采取“長牙齒”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
01堅持農村土地農民集體所有制不動搖,堅持家庭承包經營基礎性地位不動搖,有序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
02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打好種業翻身仗
03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推進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建設
2、隨著國家扶持農業農村領域的各項預算繼續增加,部分項目已經開始發文申報,突出鎖定種植、養殖、加工、流通等板塊。農業強縣、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等將作為重點扶持對象。苗圃企業可以重點關注各類鄉村振興政府補貼項目,抓住申報機遇,不斷加快發展。
二、應當結合自身苗圃特點和需要,根據未來市場需求,采取多類型發展,形成自己的特色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苗圃經營上也是同樣的道理。一個苗圃想要長久發展,首先要對自身進行認真透徹的分析,從苗圃的地址到品種的選擇,再到生產管理等各個方面,都要有一個明確的定位,然后再結合自身優勢和市場行情,站在行業的高度,前瞻性規劃布局,因地種樹,總結出目標市場的規格需求后再進行種植培育,逐步形成自己的經營特色。
結語
去年春天以來,受到新冠疫情影響,苗木行業影響較大,苗木市場受到冷落,不僅遭遇了延期開市、旺季交易時間縮減,且開市后,市場比較冷清,行情方面也面臨著較多不確定性,但目前全國各地綠化建設對苗木的需求依舊是全方位的。種類上要盡量豐富,質量上要保證優良,數量上要盡可能充裕,規格上要求盡早得到生態效益。需求趨勢為苗圃企業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同時這也正是未來苗圃的發展方向。可以說,苗木行業仍處于轉型升級階段,但每個苗木人卻依舊在堅守,為如何度過這個“冬天”找出路,做好準備。因為我們始終堅信,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