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柏斌報道 由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花卉研究所承擔,中國空間研究院參與的《高原特色觀賞園藝航天生物技術研發與產業化》科技入滇項目,日前通過云南省科學技術院組織并主持,云南省衣村科技服務中心黃丕鉑研究員任組長的專家組驗收。該項目通過該所李涵研究員、曹樺副研究員領銜的研發團隊多年的不懈努力,在花卉新品種選育、高效良種繁育、環境友好型標準化生產技術、新產品開發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
據李涵介紹,航天育種是航天技術、生物技術和農業技術相結合的育種新途徑,具有變異率高、變異多樣性、育種周期短等特點。該所自2016年起,就在云南省太空生物發展促進會的大力支持下,通過中國航天載人辦公室及中國空間研究院,先后選送了100余種共計1111.26克的蘭科植物、草花植物、芳香植物、蓮科植物等觀賞園藝物種種子,搭載“實踐十號”返回式衛星、“長征七號”火箭、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和“神州十一號”、“天宮二號”載人航天飛船,開展云南高原特色觀賞園藝太空育種研究。
2016年,以開展航天生物育種技術研發與產業化結合為主的科技創新為主要任務,以研發有重大影響力的高原特色新品種、新產品、新技術及產業化應用示范等為主要目標的“中國航天育種高原特色物種中心”及“云南太空花卉創新示范基地”在該所掛牌,成為全國領先、輻射南亞東南亞的觀賞園藝航天生物技術創新與示范中心和首個由中國載人航天辦公室授權地方組建的軍民融合農業創新平臺。
2018年,《高原特色觀賞園藝航天生物技術研發與產業化》獲得立項后,研究團隊在前期研發的基礎上,以云南產業規模基礎好、發展空間大的蘭花、一串紅、孔雀草等觀賞園藝種類為研究對象,依托航天生物技術,開展相關研究,為促進花農增收、花企發展與產業升級,實現提質增效,推進云南乃至全國觀賞園藝品種可持續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及技術支撐。
研究團隊在研究期間,從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神州生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引進前期搭載的孔雀草、矮牽牛、翠菊等12種航天育種材料,從江西廣昌白蓮研究所引進‘嫦娥醉舞’、‘翠荷紅顏’等7個太空蓮品種,在玉溪、文山、麗江開展適應性試種和觀賞園藝性狀觀察。
在此基礎上,育成并申報石斛屬‘綠爪’、‘紫緣’、‘黃雀’,鼠尾草屬一串紅,睡蓮等7個觀賞園藝新品種。并獲得中間材料24個,其中‘YH石斛216’和‘YH石斛417’出現葉藝;‘YH指甲蘭’花色變為純白色‘YH觀葉海棠218’葉色及花斑發生明顯改變?!叭~藝在蘭科植物的栽培和鑒賞中,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市場潛力。葉色突變體憑借其豐富且獨特的表型性狀,可創造出新、奇、特的突變類型,極大的豐富了葉藝種質資源。”李涵說。
通過項目實施,申請《一種提高石斛種子突變率的復合誘導方法》等發明專利5項;制定企業標準2項;開發出太空蘭花、太空草莓等新產品9個。建設4個總面積620畝太空觀賞園藝示范基地;所培育的園藝新產品應用示范推廣實現累計新增產值(銷售收入)4546.23萬元,實現企業增收902.79萬元。
李涵研究員認為,該項目的實施不僅實現了在云南省內獨立開展觀賞園藝航天生物育種創新及配套技術研究工作的能力;而且實現了云南省航天育種園藝品種零的突破,利用儲備材料,即將選育出更多的航天品種,豐富云南觀賞園藝品種資源;為花卉種業創新“卡脖子”提供了新的思路?!澳壳埃覀兊幕ɑ芊N子還在中國空間站遨游。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利用好空間資源,攻克航天育種中存在的難題,創造更多的優特新品種。”李涵研究員說。